010-65848100
新闻中心News Center
政策资讯Policy News
浙江省:嵊泗“三互三借三加”积极助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

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推进,为更好服务在嵊上海企业及动迁至上海的嵊泗居民,嵊泗县与上海浦东积极对接,共商制定11条合作举措,在政策衔接、信息共享、联合招聘、协同引才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,加强嵊、浦两地人社政策和服务互通共享,并实现就业补贴、创业补助等相关待遇直补居民社保卡,累计成功发放各类人社政策补贴4260万元,帮扶就业730余人。

 

一、推进“三互”,提供全方位人社服务

一是建立人社部门互商机制。为有效解决两地动迁企业和居民面临的实际问题,两地人社部门多次开展互访会商,逐一破解人社政策异地衔接、就业困难群众接续帮扶等具体问题,在就业创业补贴落实、就业困难人员帮扶、舆情维稳信息共享等方面达成11条具体合作共识。

二是搭建人社信息互通网络。为有效解决动迁后两地信息壁垒问题,两地人社部门建成多渠道、多层次的人社信息共享平台。浦东人社APP成功接入嵊泗用工信息,为嵊泗企业提供用工招聘、项目合作等服务,两地人才市场成功联网,实现人才信息相通共享。截至今年5月,两地已协同发布企业招聘、个人求职、社保政策调整等人社信息6000余条。

三是实施基层站所互联办公。为落实动迁企业和居民后续帮扶工作,两地人社部门在动迁居民最为集中的浦东新区惠南、大团两个镇开展互联办公,为动迁居民提供就近的政策咨询、补贴申报、失业登记、岗位推介等办事服务,并开通网上智能申报渠道,累计发放社保补贴、就业补贴、技能培训补助等各类补贴4260万元。

 

二、主动“三借”,推进高质量就业创业

一是借力创业优势资源。为共享长三角创业服务优势资源,嵊泗县借势加入长三角公共创业服务联盟,重点以海洋科技创新为主题,连续三年在嵊泗举办“东涯论坛”,集聚海洋生物、海洋新材料、海工装备等方面专家学者180余人,为嵊泗蓝色海洋经济发展出谋划策。两地人社部门合作举办创新创业大赛,选出科技创业项目6个,引进C类人才1名,D类人才3名。

二是借力就业优质岗位。该县积极对接上海,根据嵊泗失业人员就业意愿,针对性推介优质岗位,合作举办上海临港新片区企业就业直通车、小洋动迁居民专场招聘会等专场招聘活动,并联动开展“就业援助月”“春风行动”等就业专项服务活动,帮助嵊泗失业人员拓展高质量就业渠道。目前,仅嵊泗洋山区域就有600余人在上海港区企业就业,其中就业困难人员23人。

三是借力招工服务平台。组织嵊泗本地企业和在嵊上海企业共同赴外招聘,并赴四川、河南、山东等地开展劳务协作,有效填补港口装卸机司机、设备技术员等专业岗位空缺。同时,围绕港口物流、海岛旅游等嵊泗重点产业,依托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、上海海事大学等高校,大力招引对口专业高校毕业生,目前已招引40余人。

 

三、创新“三加”,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

一是创新“人才+项目”飞地模式。在距离嵊泗小洋山岛仅40分钟车程的上海海洋大学创业园设立嵊泗“人才飞地”,合作举办各类活动,并委托上海专业管理团队提供针对性服务,提升人才和项目转化率。目前,已有5家科创企业入驻“飞地”,入驻海洋类人才近50人,其中博士10人、硕士11人。

二是创新“人才+产业”培养机制。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建立两地职业技能培训联动机制,通过“部门联动+需求定制+以培促效”方式,订制产业发展所需的技能人才。对在嵊上海企业进行需求摸底,针对性提供“套餐式培训”服务,并与宝钢马迹山港区、洋山申港石油企业等合作开展技能评定,累计合作培养技能人才87人。

三是创新“人才+工作室”培育模式。与上海在嵊企业合作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,联合培育高技能人才。例如,与宝钢马迹山港联合共建李伟伟技能大师工作室,利用无人机快速精确计算进口铁矿砂堆重量,使误差率从原来的10%左右减少到2%以下,码头泊位使用效率提高明显,有效填补国内空白。

 

 


微信
微博
电话
010-65848100
顶部